動物通道 安全護航防路殺

記者 李娉婷/報導

26日有部分媒體報導,國道3號苗栗縣通霄路段的動物通道,第二次拍到石虎使用通道的影像,經與負責人連絡後,確認是誤會一場,被誤認為石虎的其實是貓,但無論如何,動物通道的功用已發揮,讓生活於野外的動物多了安全保障。

山區道路開發後常對環境造成切割,動物棲地被隔離、破壞,許多野生動物冒險穿越,時常發生路殺(road kill)事件,減少路殺狀況是需要被重視的課題,而相應措施,就是提供動物安全跨越道路的機會。

交通部台灣區高速公路局去年委託生態顧問公司,辦理「營運階段國道永續發展環境復育改善研究計畫」,在國道3號苗栗縣通霄路段架設防護網,與橫跨國道的高架「動物通道」,一年來拍到多次野生動物經過,保育措施逐漸看到成效。

自動相機拍攝到動物利用通道的影像。 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動物通道去年3月完工後,持續進行監測,一年內偵測到利用通道的動物已有172筆,而最近備受關注的石虎,截至目前也有利用動物通道的紀錄。

生態公司計畫負責人劉威廷表示,其實動物通道開通後到現在只拍過一次石虎,日期是2013年5月11日,也是在橋頭拍到而已,所以光憑這筆紀錄不能說牠是通過動物通道的。但是撿拾跨越橋上的貓科動物排遺(便便)做鑑定,確定有些排遺是石虎的,其他的則是貓的,所以從這一點可以確定石虎有通過跨越橋。

國道3號動物通道設計圖。 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動物通道短時間內或許看不出太大的成效,但長遠來看是有其功效的,不過也需要持續的監測與改善,才能發揮大用。

許多專家表示,其實要有效解決路殺事件,應該在道路開闢前的規劃中,即進行生態調查。在已開發的道路上,花費金錢及心力為動物建造通道,終究只是治標的事後補救手段,真正的治本之道,在於謹慎評估道路開發的必要性、預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是否有開發外的替代方案等。

台灣目前為減少路殺事件已設置的保育通道

地區 通道類型
台2線濱海公路(東北角) 生態廊道
陽明山國家公園 涵洞型動物通道
玉山國家公園 獼猴天橋
國道3號林內段(雲林縣林內鄉) 紫斑蝶生態廊道
國道3號白河段(嘉義民雄地區) 涵洞型動物通道

路殺(Road Kill)

現今的交通比起過去的時代便利許多,藉著道路的開發,過去不易到達的山區,現在人類活動的影響程度也增加。然而人類所行走的這些道路切割了當地野生動物的生活棲地,當牠們要跨越至道路的另一邊時,你能想像是冒著多大的生命危險嗎?動物因為跨越道路所造成的死亡情形就被稱為路殺(Road Kill)。

資料來源/科技部高瞻自然科學教學資源平台

動物通道與生態廊道

生態廊道一般指生態功能較完整的廊道,可以把兩處不相連的棲地連結起來,要考量的尺度比較大,動物通道單純只是讓動物通過的構造物而已。

目前國內建置的大部分只算是動物通道,只是在動物有穿越需求或是常發生道路致死的地點,提供一個安全的構造物,讓動物可以穿越道路,大多沒有再去考量動物的其他生態需求,出發點也較不是棲地連結考量。

通霄一號多功能跨越橋因為是跨越式的通道,且有營造適合的棲地環境,出發點也有考量到棲地連結功能,所以是有朝向發揮生態廊道功能來設計的動物通道。

資料來源/劉威廷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