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據緩解印度北方邦人獸衝突

環境資訊中心 報導

原標題:「數據為大貓洗污名 印度北方邦努力和虎豹當好鄰居」

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最後的虎豹棲地保護區,近幾年人獸衝突升溫,甚至有村民出於報復心態,將保護區內一隻公虎擊斃並割喉。大貓是否真的必須背負罵名,根據一份最新調查,如果村民改變某些日常習慣,例如不讓幼童落單、不要獨自進入森林、避免在森林邊陲如廁,其實仍有機會與這些生性害羞的動物和平共處。

印度北方邦森林部和印度野生動植物信託基金會日前發表一份報告,分析人獸衝突成因,為大貓洗刷污名。圖片來源:Alan(CC BY-NC-ND 2.0)

印度北方邦森林部門和印度野生動植物信託基金會(Wildlife Trust of India,WTI)今年發表的報告顯示,2000年到2013年間共有136起大貓攻擊人受傷或致死的報案紀錄,其中73件是老虎攻擊事件,另外63起是被豹襲擊。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指出,攻擊事件多發生在森林邊緣或村莊,因此只要讓人們改變生活習慣,不要獨自進入森林、加裝室內廁所等,就可望減少人獸衝突。

中止報復心態 從案例探究衝突緣由

《印度快報》報導,今年4月初,北方邦皮利比特老虎保護區(Pilibhit Tiger Reserve)附近的村民,將一隻成年公虎圍困在保護區中心,先將其擊斃再割喉。這是一起報復行為,起因是早前有村民到森林裡蒐集木柴,被老虎攻擊受傷。

皮利比特和杜赫瓦(Dudhwa)和是北方邦最後的虎豹棲地保護區。人虎之間的棲地競爭和報復行為不斷循環上演。尤其在皮利比特,居民遭動物攻擊喪命的機率特別高,根據該邦森林部門的統計,2017年共有21名當地人死於人虎衝突;截至2018年4月底也有六人喪命,另外有一隻老虎因為有吃人嫌疑,遭到當局捕捉。

這份報告《與野地共存-減緩北方邦人與大型貓科動物衝突》分析了人虎衝突下的居民死因,為這些受污名的大型貓科動物辯駁。

報告引用了森林部門和 WTI 過去九年蒐集的資料。這兩個單位合作進行「大型貓科動物衝突減緩計畫」(The Big Cat Conflict Mitigation Project),試圖分析在什麼情況之下,這些性情害羞的動物會與人類發生衝突。

WTI今年4月在北方邦救援的一隻母虎。圖片來源:Wildlife Trust of India

WTI專案小組自2009年起,已從36起人虎衝突事件中救援了八隻老虎,其中有四隻成功回到野外。

干擾到老虎休息  調查:衝突好發白天的森林邊陲

該研究有一項重要的成果——超過半數(54.79%)的老虎攻擊事件發生在森林或是邊陲地帶;耕地排名第二,約佔三成,尤其多為占了北方邦沼澤地約1/3面積的甘蔗田。此外,人類受害者有81.6%為男性,其中有38.6%在遭受攻擊時,正冒險進入森林蒐集木材,32.9%的受害者在田裡工作,另有將近23.3%則是在森林外圍上廁所時遭到攻擊。

九成的攻擊事件發生在上午9點到下午4點間,也就是居民在森林周遭工作的時候。這表示,衝突的原因並非老虎主動攻擊。報告指出,「人虎相遇,大多是因為人類在白天接近森林,意外干擾到老虎休息。」

森林與耕地缺乏緩衝地帶,人類在日間活動時不小心闖入老虎棲地,是人虎衝突的主要成因。圖片來源:Kiran SRK(CC BY-NC-ND 2.0)

事實上,人類並非老虎的狩獵對象——老虎闖入耕地,是為了獵捕那些進入耕地覓食的草食動物;遮蔽良好的甘蔗田則讓情況更加棘手,大貓往往在其中棲息數月,都沒有被人類發現。也就是說,人虎衝突的發生,往往肇因於森林和農地之間缺乏緩衝地帶。

豹為獵食冒進村莊 人豹衝突純屬意外

相較於老虎攻擊事件的受害者大多是「冒險進入森林」的男性,高達92.1%的豹攻擊事件則集中在村莊內——近五成發生在房舍周圍,15.87%在村莊邊陲,另外28.6%則是在農耕地。

豹傾向避開大型競爭者(老虎)和獵物,潛入村莊獵捕家畜和狗。人與豹的衝突多屬意外事件。圖片來源:Allan Hopkins(CC BY-NC-ND 2.0)

分析攻擊事件發生之時,有77.8%的受害者(大多是孩童)正在睡覺、發呆、做零碎工作或是如廁,只有約22.2%在田裡工作。

根據《印度快報》報導,虎與豹的棲地大致相同,這意味著豹必須和牠們強壯的表親老虎競爭。豹是投機型的掠食者,主要獵物是家畜和狗,但是因為牠們的行動隱密,這些事件往往不被人們察覺。

研究報告指出,大多數的人豹衝突純屬意外。報告主要作者、WTI 人獸衝突減緩小組組長馬優克.查特吉(Mayukh Chatterjee)解釋,豹會避開大型獵物,以免自己受到傷害,「證據是受害者多為幼童。舉例來說,2016年有隻豹潛入村莊企圖偷襲小牛,警鈴聲阻止了牠,但這隻豹逃跑時,有個小孩不巧站在附近的井坑旁,於是成了豹的攻擊目標。」

了解動物習性 做大貓的好鄰居

這份報告建議人們,只要改變一些習慣,就能減少攻擊事件發生。

例如,不要獨自進入森林、不讓幼童落單、加裝室內廁所等。還有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就是將甘蔗採收作業機械化,如此將可以「大幅減少在收割季節發生的攻擊事件。」

然而,查特吉也承認:「若引入甘蔗收割機,居民首當其衝,可能會失去工作。但在人獸衝突不斷的情況下,必須找到折衷的辦法。」

遮蔽良好的甘蔗田成為草食動物與掠食者的棲身之所。報告建議人們,只要改變一些習慣,就能減少攻擊事件發生。圖片來源:Senorhorst Jahnsen(CC BY 2.0)

多年下來,折衷之道依然難尋。

現有紀錄顯示,近期人獸衝突有增加趨勢。查特吉接受《印度報》採訪時表示:「資料顯示,在2008到2012年間與2016到2018年間,各是人類與大貓的衝突高峰期。」……(閱讀更)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