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傳水獺死訊! 死因還需學者解謎

記者 何宜/報導

10月11日清晨發生一起年老雄性水獺路殺事件,短短不到3天內,10月13日晚間7點40分,金門縣政府再度接獲通報。當下與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獸醫趕抵事發地點,確認為歐亞水獺,而這起事件已是今年第5起案例。縣府再度呼籲,民眾夜間開車經過水域周邊時,務必減速慢行

遭到路殺的地點附近其實有設置生態廊道,為何死亡的水獺沒有利用、反而跑到馬路上?留下了謎團。 縣政府/提供

金門縣政府建設處表示,當時是一位黃姓民眾通報,而事發地點為山外黃海路近陽明湖路段(陽明湖測速照相機旁)。相關人員趕抵現場後,水獺已確定死亡,經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理事長歐陽夢澍檢查得知,水獺為雌性,身長87.5cm、尾長35.5cm、胸徑30.4cm;觸診頭骨碎裂,鼻吻部及口腔沾染血液;經放射線學檢查發現頭骨粉碎性骨折、左肩胛脫臼;另外可以見到生長板,故推論為亞成獸。另經解剖檢查胸腹腔可見肺臟及肝臟有出血、脾臟破裂,而胃裡有食物殘留。

短短3天內,累積了2起歐亞水獺遭到路殺的事件,縣政府也呼籲民眾開車經過水域周遭時,一定要減速慢行! 縣政府/提供

建設處說明,從歷年水獺路殺狀況分析,死亡個體多為雄性,因雌性水獺生活習性多為棲地周邊,移動距離較小。上一次雌性水獺路殺發生於103年10月7日畜試所周邊產業道路,推論可能與缺水導致農塘乾涸跑出覓食有關(胃裡無食物)。而這次死亡的水獺為亞成個體,胃內仍有食物殘留,且離金門國家公園設置的水獺廊道約僅50公尺,為何不使用水獺廊道?是否與水獺領域性或其他原因有關?後續還需與研究單位進行踏勘分析可能原因。

這次遭到路殺的水獺為雌性亞成體,死因還需要學者後續調查。 縣政府/提供

建設處強調,陽明湖周邊為水獺出沒熱區,故在103年度起金管處依學者意見,於溢流口設置階梯作為生態廊道。經紅外線錄影機監測也發現水獺使用情形頻繁。事實上,自莫蘭蒂颱風過後,縣府已接獲多起水獺出沒通報,包含金門東半島三多路、士校路、小徑、中蘭、馬山,環島東路二段、溪邊等17處及多處農塘。其中環島東路大舞台及高陽路等處,甚至有母水獺帶小水獺過馬路的狀況。

縣府推測,極有可能與連續降雨及風災過後,排水系統改變或積水處增加有關;104年及105年陽明湖周邊路殺案件均為亞成個體,顯示陽明湖的水獺仍持續進行繁衍;由於東半島近期水獺通報率顯著提升,縣府提醒民眾夜間行車應減速慢行,若發現水獺意外個案亦請通知縣府或金管處等單位處理。

10月11日遭路殺的雄性水獺將睪丸送至台北市立動物園,預備做為未來如果真的需要人工繁殖時可以使用,而動物園也是第一次取得歐亞水獺的精子。 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提供

而日前遭路殺的水獺,也首度貢獻出睪丸送到台北市立動物園,希望將來在人工繁殖派上用場。台北動物園生殖生理實驗室視導余珍芳表示,其實動物園一直有在保存雄性動物個體的精子,不過這是「第一次」取得歐亞水獺的樣本,雖然品質並不是很好,但是因為物種稀有所以有保存價值,甚至將來也可以作為研究及DNA萃取用。

余珍芳解釋,11日中午左右一拿到組織樣本時,先進行清洗、再使用培養液沖洗,從副睪取精,而取出的精子會保存在零下負190度的液態氮中,不過保存過程需要緩慢降溫,所以作業時間費時超過半天。不過取出的精子活動力不高,推測可能是因為水獺年紀大、或是死亡時間已經太久

2016年遭路殺水獺資料

日期

地點

性別

年紀

2月4日

瓊安路(后沙)

公 

成年個體

3月22日

環北路(中蘭)

成年個體

4月1日

塘頭村莊內

成年個體

10月11日

沙青路(述美國小)

老年個體

10月13日

山外黃海路

亞成體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