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貓熊 人工圈養不是上策?

記者 江幸芸/綜合報導

圈養繁殖真的能幫助貓熊野放嗎?根據「One Green Planet」報導,近來在中國廣州出生的3胞胎貓熊寶寶被讚為「奇蹟」,因為貓熊交配成功率低,能生下1隻就不錯了,更別說是3隻。現存野生貓熊只有1600隻,一般都認為,圈養繁殖後再野放有助增加族群數量,但這對貓熊來說並不是那麼簡單

保護棲地是貓熊保育的首要工作。 取自網路

貓熊瀕危原因

貓熊減少主因是棲地被破壞,貓熊棲息於中國長江流域的竹林,現已發展成人口稠密地區,人類活動排擠了貓熊的生存空間,讓牠們的棲地被公路、鐵路劃得支離破碎。在這樣的環境中,當貓熊要穿梭到其他竹林時,就容易有意外發生,例如車禍。

圈養繁殖vs.野外繁殖

在野外,幾隻公貓熊會打鬥,以爭取和母貓熊交配的機會,因為母貓熊對於交配對象非常挑剔。母貓熊每2年繁殖1次、生育年限達15年,在母貓熊適合交配的期間,牠們會有好幾次性行為,來增加交配成功的機率,因此貓熊在野外完全有能力靠自己維持族群數量。

然而,貓熊的繁殖行為在人工圈養的情況下變得截然不同。首先,動物園內的貓熊數量不多,雖然動物園和動物園之間會交流貓熊,但母貓熊不見得能選到喜歡的另一半,而就算母貓熊挑中了喜歡的公貓熊,公貓熊也可能不曉得如何「開始」。

研究人員認為原因來自圈養繁殖,或是這些貓熊從小就被抓進動物園、繁殖中心,牠們從沒看過其他貓熊怎麼做,那該怎麼辦?目前圈養的貓熊後代,大多數都是人工授精來的。

目前多數貓熊寶寶是經由人工授精而來。 取自網路

動物園vs.繁殖中心

每座動物園的同種動物數量都不多,他們常彼此流通動物,以便繁衍牠們的後代,而且,動物園無法模擬真正的自然環境,動物的後代都是圈養繁殖而來,所以現在動物園內的動物,沒有一隻曾經到過野外。這樣的惡性循環,導致動物難野放回同類身邊。

目前中國有3個單位能讓貓熊繁殖產生一點實質意義:「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和「陝西稀有動物救援繁育中心」。這些單位坐落於貓熊原本的天然棲地,並限制人類活動,目前已有些貓熊被引入「半野放」的環境,等到時機成熟就真正野放。

如何產生實質幫助?

正確利用圈養繁殖,確實是保育物種的關鍵,但貓熊顯然沒那麼適合。貓熊保育最迫切的工作是保存牠們的棲地、減少人為干擾,給牠們足夠的空間繁衍後代,若沒有安全完整的棲地,想要野放貓熊根本不可能,人工繁殖更顯得沒有意義。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