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蟲愛地球? 動物性蛋白新趨勢

記者 李娉婷/報導

大部分人都是靠吃肉補充動物性蛋白質,而聯合國預估,2050年地球人口將會達到90億,全球需要增加50%的肉類供應,為了尋找動物性蛋白的替代品,許多科學家開始推廣吃蟲,大多人看到就害怕的蟲蟲,要把牠們放進嘴裡咀嚼下肚,你敢嘗試嗎?

人口暴增,將來動物性蛋白的來源可能要倚靠昆蟲。 取自網路

在7月24日至7月27日舉行的「2014台灣國際生物科技大展」中,就有廠商介紹並提供蟲蟲餅乾試吃,這些餅乾是由「鳳凰蛋白」製成,雖然看來平常、味道也無異,不過一看到展示在旁的蠕動小蟲,許多人紛紛卻步。

蟲蟲做成的餅乾,吃起來與一般的餅乾沒多少差別。 李娉婷/攝

鳳凰蛋白是由「鳳凰蟲」製成,鳳凰蟲是水虻的幼蟲,臺灣原生種有黑水虻及黃金水虻,鳳凰蟲含有多樣且豐富的必需胺基酸,是營養價值極高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歐洲國家有些家庭飼養鳳凰蟲來分解廚餘,並做為烹飪的食材。

瑞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禹西說明,鳳凰蟲需要乾淨的環境來生長,最好靠叢林、有水源且農藥少,因此在都市中不易培養鳳凰蟲,此外,這些令人卻步的小蟲還是蒼蠅的天敵,牠們會吃蒼蠅的幼蟲,從各種層面來說都對人類有益。

陳禹西在台灣國際生物科技大展上介紹吃蟲的好處。 李娉婷/攝

陳禹西表示,只要能克服心理障礙,這些小蟲對人的健康不只有幫助,還可以是減肥聖品!不過大多台灣人都無法接受吃蟲,因此鳳凰蟲在台灣目前只用於動物飼料、魚飼料,要推廣到人食市場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生產動物性蛋白質的肉類需要消耗太多的資源,並且會產生大量溫室氣氣,造成環境汙染,而培養昆蟲成本則非常低廉、對環境的危害較小,吃蟲其實比吃肉更好,不過要扭轉人過去「沒有東西吃才吃蟲」的觀念,可不是這麼簡單的事。

基於愛護動物立場有人提倡素食,而現在基於保護環境與健康立場開始有人提倡「蟲食」,其實蟲粉製成的食品,不說還真的吃不出來,放膽嘗試,味道不差呢!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