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保育員 精準觀察 守護動物

記者 何宜/報導

大象林旺爺爺、大貓熊圓仔、馬來貘貘樹、歐亞水獺大小金、金剛猩猩黑皮……這些台北市立動物園裡的動物明星們,名字都讓人耳熟能詳。而和這些動物們朝夕相處的人,不是遊客或是獸醫,而是另外一群每天守護著牠們的人—「動物保育員」。

陳朝輝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已工作24年,負責台灣動物區的動物。 李娉婷/攝

陳朝輝,1990年進入台北市立動物園擔任保育員,至今已經24年光景。原本就讀畜牧獸醫科的他,本身就喜歡動物,畢業後曾在私人的養豬場工作,退伍後又轉到台糖畜殖場養豬。一次機會下,知道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員有職缺,便從苗栗北上面試應徵。

實際進入動物園工作後,陳朝輝面臨到和一開始想像中不同的落差,因為在學校時學的都是家畜、家禽類,和人類相當地親近;而動物園裡的大多都是野生動物,不容易親近外,還存在潛在性的危險。

在動物園裡,面對的是保有野性的野生動物,和家畜家禽相當不同。 李娉婷/攝

除了在工作內容上感到差異,從遊客的角度來看,陳朝輝也笑說自己的想法有改變,以前到動物園會覺得都看不到動物,當了保育員後才知道動物習性本來就不同,不是到動物園就一定要看到每一種動物,而是去瞭解這個動物在自然環境中是如何生存的、牠的生活棲地長什麼樣子等等。

陳朝輝說明,保育員需要先實習3個月後,才會被分派到不同區。當時自己被分到台灣動物區,負責照顧雲豹、大冠鷲、歐亞水獺及穿山甲、藍腹鷳、石虎、草鴞與鼬獾等等。陳朝輝說,保育員8點半上班後,首先要巡視、清理戶外展示場,接著到室內欄舍清點動物,並觀察動物狀況。

照顧歐亞水獺大金小金時手指被咬傷,陳朝輝笑說面對的是野生動物,這點小傷很正常。 李娉婷/攝

陳朝輝解釋,進入欄舍前要先輕聲呼喚動物名字,或是發出聲響,讓動物知道有人要進入,避免野生動物因受到驚嚇而傷人。進入欄舍後需要觀察動物的排遺、精神是否良好等等,這些都是要詳細地紀錄在工作日誌上,如果有發現任何異狀,就必需馬上聯絡獸醫檢查。

「動物不會說話,加上野生動物不親人,所以保育員真的要有非常細微的觀察力,有時候有些動物昨晚還好好的,結果早上就生病了。」陳朝輝認真的說明。待確認完動物的狀況後,保育員就要準備在9點遊客入園前,把動物從後場作業區移至戶外展示區。

照顧動物久了,還是會有情感,雖然不像是同伴動物,但照顧的心是一樣的。  李娉婷/攝、何宜/設計對白

而保育員們會在上、下午各餵食動物一次,餵食動物的時候也是動物最容易被看見的時刻。而夏季日照較長,約在5點會將動物收回欄舍內,冬季則提早約4點半作業。陳朝輝回顧24年經歷,說自己最有成就感的時候,就是動物成功復育的時候,例如長鬃山羊、穿山甲等等;而最難過傷心的時候,就是自己照顧的動物死亡的時候。

最後,陳朝輝笑說工作雖然久,但目前待遇約是3萬5。他認為一個好的動物保育員,應該本身要喜愛動物,不是將照顧動物視為單純的「工作」,而同時也要相當細心、具備好的觀察力。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