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繁殖觀賞魚 迸發綠色商機

記者 李娉婷/報導

「2014台灣國際生物科技大展」今(24日)天登場,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與海洋大學合作開發人工培育的2種觀賞魚「泗水玫瑰」、「海龍」首次在媒體前曝光,這兩種魚都因為市場需求量大而引發濫捕危機,人工培育成功將有助於野生種的生態保育。

泗水玫瑰的市場需求龐大,讓野外族群數量出現危機,人工繁殖能穩定提供市場,且無損野外族群。 李娉婷/攝

「泗水玫瑰」是魚?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助理教授黃之暘說明,泗水玫瑰是商業名稱,正確的學名為考氏天竺鯛,台灣水族界習慣將天竺鯛科魚類稱為玫瑰,泗水則是印尼的地名,印尼的邦蓋群島(Banggai Islands)為考氏天竺鯛的主要分布地。

泗水玫瑰做為觀賞魚,受到全世界的喜愛,但捕捉運送的死亡率高達7成,上百萬尾中只有20萬尾能存活,加上需求量大,使得泗水玫瑰族群瀕臨滅絶。此外,運送途中受傷、死亡的魚隻被隨意拋回海中,這也嚴重影響各地的遺傳多樣性。

強烈的色彩與飄逸的外型讓泗水玫瑰成為廣受歡迎的觀賞魚。 李娉婷/攝

黃之暘表示,目前泗水玫瑰只有在歐洲少量人工繁殖,台灣此次成功培育,可達到每年30萬尾的產量,穩定供應市場需求,也能減少野生種泗水玫瑰的濫捕。

而「海龍」除了每年約80萬尾的觀賞需求量外,還有更危險的中藥市場!黃之暘說明,歐美地區進口海龍主要都是觀賞用途,但在華人市場,海龍有壯陽功效,每年市場需要3公噸壯陽乾藥,而每隻海龍僅能製成0.2公克乾藥。

短尾海龍外型雖不起眼、不具觀賞用途,但是被用來製成壯陽藥。 李娉婷/攝

絲瓜海龍與趴趴海龍正如其名,一個長得像絲瓜、一個總是趴著,都是觀賞型海龍。 李娉婷/攝

台灣人工繁殖技術成功後,每年可育成120萬尾海龍,此次展出絲瓜海龍、環紋海龍、趴趴海龍、橙腹海龍四種觀賞海龍,橫帶海龍、短吻海龍、短尾海龍、腹囊海龍四種藥用海龍,其中色彩較平淡的藥用海龍產子量大,培養時間短,能穩定提供中藥市場。

黃之暘表示,人工繁殖技術的提升,除了能減少濫捕造成的族群影響、棲地破壞外,也能讓產業不需倚賴野生資源,避免生態浩劫。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