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虐待動物 長大易成暴力犯?

小陸 / 文字工作者

北捷隨機殺人事件的發生,讓人們更加關注虐待動物和人際暴力之間的關聯性。小時候曾經虐待動物的人,長大後是否更容易出現暴力傾向呢?美國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 1,067 位兒童和 547 位父母從 1977 年至 2004 年的訪談資料,探討虐待動物與家庭暴力之間的關係,結果發表於《人際暴力期刊》(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關於童年虐待動物的理論主要有二,其一是:那些虐待動物的兒童,長大後將成為暴力犯。這個理論稱為「畢業假說」(Graduation Hypothesis),認為個體本身有某種問題,當他們從虐待動物這個階段畢業,便會出現人際暴力的行為。

「兒時虐待動物,長大易傷人」是我們最常聽到的說法,但它僅顯示了部分事實。取自網路。另一個理論則認為兒童的虐待動物是一種徵兆,顯示他們可能是受虐者,或者活在充滿家庭暴力的環境裡;換句話說,由於不正常的童年生活,致使他們出現虐待動物的行為。

而根據本次研究,在 1980 年代的訪談中,有 3% 的父母(當時年紀 24~30 歲)表示他們小時候曾經虐待動物,平均開始年齡是 12 歲;2003 年,這些父母所生的孩子受訪時,也有 3% 表示自己曾經虐待動物,平均開始年齡是 11 歲。

研究團隊發現,有虐待動物經歷的父母,長大後更容易成為家庭暴力的施暴者,這個結果支持了「畢業假說」。

然而,更令人驚訝的是,比起沒有虐待動物經歷的父母,有虐待動物經歷的父母曾遭家庭暴力的機率更高;尤有甚者,如果父母是施暴者,14 年後,他們的孩子虐待動物的可能性也相對較高,這些結果應證了家庭暴力將導致兒童虐待動物的理論。

總之,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的研究顯示,我們可以從父母的暴力行為,預測孩子將可能虐待動物,以及他們成年後可能出現人際暴力傾向。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