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做動物試驗 遭國際質疑

記者 何宜/報導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22日)天召開記者會,從科學及防疫角度駁斥農委會即將啟動的「鼬獾狂犬病毒」活體動物試驗。美國責任醫師協會(PCRM)提出國際間的科學證據,顯示此研究並不具價值;而台大獸醫學系教授葉立森也從防疫角度提出疑問,表示應從野外族群調查著手,活體動物試驗並無防疫作用。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召開記者會駁斥農委會的活體試驗計畫。 李娉婷/攝

去年7月16日鼬獾狂犬病案例確診,民眾憂心在台灣沈寂近一世紀的狂犬病又再度大爆發,於是人心惶惶。農委會於8月時也表示將進行鼬獾狂犬病毒的活體動物試驗,該試驗計畫預計犧牲190隻小鼠、36隻鼬獾、14隻米格魯,分別進行不同的攻毒試驗。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表示:進行動物試驗前,應審慎的評估其合理性及必要性,否則只是淪為合法的凌虐動物行為。立法委員蕭美琴今年初在審年度預算時,透過黨團協商將農委會計畫經費暫時凍結,她並於記者會上拿出國際醫學刊物表示,農委會一意孤行的舉動,已引發國際醫學界的抨擊。

而農委會的動物試驗目的有:一驗證現行犬貓用疫苗效力與保護力、二瞭解犬隻感染病毒後生理機轉、三開發犬貓用疫苗、四驗證現行野生動物口服疫苗效力與保護力、瞭解鼬獾感染病毒後生理機轉、開發鼬獾用口服疫苗。

針對農委會宣稱台灣與中國鼬獾狂犬病毒胺基酸序列有10%的差異,所以台灣病毒特殊,現有疫苗可能無效之疑慮。PCRM專職病毒免疫學的生醫研究員Sarah Cavanaugh博士表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已指出現有疫苗能抵抗所有第一型遺傳譜系麗莎病毒,而台灣及中國鼬獾型狂犬病毒均為典型的第一型病毒。

相較於整個第一型遺傳譜系麗莎病毒之間的序列差異高達30%,台灣與中國差異的10%其實一點也「不特殊」。且農委會沒有向社會說明的是,在台灣的3群鼬獾狂犬病毒之間,其胺基酸序列差異就已達5%~7%!

台灣與中國病毒差異並不會造成疫苗無效。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Sarah博士指出,影響疫苗保護力之關鍵是病毒的「抗原位」,抗原位就好比是支鑰匙,而疫苗使免疫系統產生的抗體是鎖,鑰匙要能開鎖重點是鑰匙前端必須與鎖吻合,就算鑰匙把手變了仍開得了鎖。而中國、台灣及菲律賓狂犬病毒的抗原位都沒有變異,所以更證實了疫苗是有效的。

目前國際通行「病毒中和試驗」及「狂犬病快速螢光抑制試驗」。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PCRM的研究員賴美君博士也指出,目前OIE也指出測試狂犬病疫苗的效力,已不建議使用小鼠活體試驗。應改以動物(犬貓)施打疫苗、採其血清,並以「病毒中和試驗」或「狂犬病快速螢光抑制試驗」,即可驗證,費時僅需一天。

狂犬病本來就是低傳染性的,無法透過活體試驗驗證最終宿主。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台大獸醫係教授葉力森也指出,政府連防疫中最基本的預防注射都執行的不完整,例如並未提供已注射疫苗的流浪狗任何辨識方式。而從防疫角度來檢視,專家也不認同「驗證犬隻是否為『終宿主動物』及探討『幼齡因素』」與防疫有任何關連。

而許多人也常提出問題,為什麼狂犬病會藏在台灣這麼久?葉力森表示要瞭解狂犬病問題的嚴重性或分布,一可以從疾病面向、二可以從疫苗層面。而政府首先應做的,是進行野外族群的調查,並做血清研究。防疫必須從生態著手而不是只進行活體試驗。

明天立法委員蕭美琴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將會舉辦一場公聽會,屆時將邀請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蔡向榮出席,希望提供社會大眾一個對於動物試驗合理性及必要性的充分說明。

 

想看更多:農委會「鼬獾狂犬病病毒動物試驗計畫」爭議大事紀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